【前言】:杨帆,我司员工黄娅莹之女,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1年福建省高考文科原始分与投档分第一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又是一年高考临近时,以此文勉励正在或即将备战高考的莘莘学子们。
距离2011年那个炎热的6月倏忽间已将近一年半了。如今的我在北大,生活忙碌得不允许我有片刻歇息,却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眼前闪过高中生活的零星画面。一切仿佛还在昨天,那些红色的教学楼,繁茂的花草石木,穿着白灰校服笑着走过的同学,放学时略晚的天色。一中记忆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埋藏得太深,以至于每每忆起,便禁不住陷入恍惚中, 久久不能自拔。正如刚才本在自习,不小心点进了一中校园网,翻看着那三年的新闻,一幕幕回忆翻涌而出,将我包围。于是决定一定要把我对一中的回忆好好写下来,既给自己的情感一个出口,也让母校知道我有多么地思念这块地方。
高考的成功让一中生活于我有了特殊的意义,因为在那里,我实现了贯穿高中生涯的梦想。我不仅在那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三年,更用高考成绩为那三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的一中生活如此完美,以至于我把它如此爱惜地珍藏在了记忆深处。高考刚结束时我写下:“一中的学习经历塑造了我,是我生命中一段十分重要的旅程,一中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深深地融于我的血液中。”现在来看,依旧如此。2008年我来到一中,还记得军训时,学校给新生们办了个讲座,请来了那年从一中考上北大清华的学长学姐们来传授经验。那次讲座对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学长学姐们反复强调“勤奋是高中学习最最重要的”,后来一直铭记在我脑海中。还记得提向时间,我给考上北大的林莹学姐递了纸条:“请问应该如何克服惰性?”她回答: “有惰性时想想你的梦想,就会有动力。”坐在下面的我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三年后我也要坐在那里。自那以后,北大便成为了在我坚持不下去时支持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初上高中,意气风发的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期中一定要进年段前十。还记得高中学习难度一下陡增,让我很不适应。为了达到目标,我下了很大的功夫。那是我学习态度发生转变的重要阶段,初中时的我懒散、贪玩、躁动,而现在我头一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明白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勤奋的努力和各种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期中考没有达到目标,只考了第十九名,要强的我受到失败的刺激后更加努力,积极调整学习方法,期末我考了年段第五。现在回想起来,我感激一中的大环境助我点燃了斗志,从髙中伊始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励我养成了那股为了目标而踏实努力的韧劲,贯穿在我后来的髙中三年,甚至更远的未来。高二,我以年段文科第一的成绩坚定地选了文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刚分科后市里有个学科知识竞赛,我的历史老师李玉推荐我报了历史。还记得那时我们进行了一番长谈,李玉老师客观地分析了我的特点,说我是块学历史、学文科的料,好好努力一定可以学好。准备过程中,老师找来了一堆历史高考题让我做,花了很多时间辅导我,为我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对于高考题的提前接触一方面让我有了超前的答题能力,另一方面更让我对历史、对文科有了长足的兴趣。竞赛结果是我拿到了全市第一。老师的鼓舞帮助我树立了对于文科的自信,梦想在眼前愈加清晰。
高二的日子过得平淡而有滋味,然后就到了高三,高三两个字,背后却总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难以言述。在这一年有许多酸甜苦涩的回忆,有过失落,有过挣扎,但最后还是到了终点。那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点滴带来的刻骨铭心,是今后我用来看世界的成熟的眼睛。
高三刚开学我便遭遇了最低谷的时期。开学头两周我由于去清华大学参加夏令营,落了两周的课,回来后还没待我适应高三的节奏,第一次月考便到来了。那一次我只考了第五。大意的我只当是因为落课,没有太注意,没想到第二次月考我竟然跌出前十,考了第十一。这让所有人都吓坏了,对于文科第一米说,跌出前十是很大的退步,意味着几十分的差距。还记得面对家长的一次次质问,我无言以对;面对老师的一番番谈话,我彷徨无助,压力如排山倒海一般袭来,我开始怀疑自己,不知前路何在。记得那晚在办公室,段长巫山老师对我说:“我跟你聊这么多,是因为我还相信你的实力,我是把你当状元来培养的,你自己要有信心。”彼时正低落的我听了这话眼洎一下就掉了下来。
记得彼时我拿着那篇分数很低的作文去请教我的语文老师王龙祥,开口就说“老师,我以前的作文都上60的,这次不知……”王龙祥老师淡淡地打断了我:“以前如何不代表现在就如何。”于是我恍悟髙考前一切成绩都是浮云,甩掉曾经的“第—名”的光环,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换来最后的成功。之后那段时间我更加戒骄戒躁,把姿态放低,从零开始。数学不稳定,就每天晚上都模拟考试情景做一份卷子;地理基础不扎实,就一个一个知识点地过;语基不稳定,就每天坚持做几题高考题。我积累了许多总结本和启示录,把重要的题型和答题经验都整理了进去。为了排解巨大的压力、调节心态,我开始写高考日记,我在日记本第一页写上“北大光华2011”几个大字,然后在接下去的每天都总结一天的学习状态。我在日记里写道:战胜了这一关,你的高考就成功了—半。那段时间我真正做到了沉心静气。我把一些关于北大的照片洗了出来,夹在笔记本第一页,偶尔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会看看那张未名湖畔桃花盛开的照片,告诉自己来年春天一定要去到那里,11月中的第三次月考我不仅回到了原来的位次,还与第二名拉开了将近四十分。现在想来我庆幸自己能够有这样一次失败的经历,让我在之后的备考里有了笃定的心志、平和的心态和踏实的学习态度。
高三那个冬天比往年都冷,但却是个满怀希望的冬天。从冬到春,伴随天气慢慢转暖,好消息接踵而至,我陆续得到了清华夏令营十分加分、省优秀学生十分加分、清华自主招生二十分加分、北大自主招生全省第一三十分加分。伴随这些成绩,我在心里暗暗定下了拿下省状元的目标。这是个冒险的想法,因为往年有许多第一都因为期望过高而发挥失常。但我却笃定要冒这个险。而此时,从教育局领导到校长、段长、老师再到身边同学,都看好我能拿下省状元,他们的关怀让我有了被相信和厚望的感觉,这让我的信心更加坚定。
省质检考我发挥稳定,考了全省第二。质检考一过,距离高考也就剩最后两个月了。最后那段时间,我每天会抱着书到劳动楼对面的小树林,或是图书馆后的那片小花园,大声背政治,或是坐在操场边的台阶上,背累了就抬起头看看宽阔的操场、蓝蓝的天,想着我是多么喜欢这个地方……那是一段心态稳定、心情偷悦、风轻云淡的日子。高考前那晚,我照常到学校晚自习,我到操场上去走了走,看着被夜色笼罩的校园,看着劳动楼上一间间教室亮着的灯光。凉爽的夏夜,站在空旷的操场中央,我有种梦想即将从这放飞的感觉,
高考两天波澜不惊地过去了。高考结束那晚,一时间无所适从的我去了学校。劳动楼隐没在黑暗中,整个学校一片寂静。突然找不到那个无论做什么都惦记着读书的自己,那个在昏暗的教室里伏在桌上奋笔疾书的自己,那个晚饭后行色匆匆的自己,那个在小树林里背书的自己,那个在跌入谷底时坐在操场边上大哭的自己,感觉一部分的自己被抽离了。我的一中生活戛然而止,不留尾音。
"一颗心灵,绝对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髙三之路有着得意与失落、清晰与迷茫,庆幸在那些一无所有的日子里,那些永不放弃的梦想照亮了在路上的自己。而一中,作为让这一切发生的地方,让我注定要怀念她一辈子。
在那些有梦想的日子里,这所学校里的所有人、事、物,都在那淡淡的时光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每天有15个小时都泡在学校,在教室里俨然安了另一个家,一中于我不仅是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个生活的地方,还是个成长的地方。我那三年的一切都发生在那里。年少的我把一切都亳无保留地都呈现给她,包括我的梦想与拼劲,我的挫败与彷徨,我的飞扬跋扈与意气风发,在我的回忆里,一中有着满满的人情味与生活气息,她用那宽松包容的氛围让我度过了生命中最为舒服的三年。
还记得偌大的新华楼中厅里那个属于我的第二排中间的位置;记得图书馆旁我坐在那练英语口语或是背政治的台阶;记得那间让我跑进跑出看成绩和排名的髙三办公室:记得高考前最后几天在那度过的劳动楼206。
还记得老师们站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强调着高考重点时的语气;记得他们看着手中的班级成绩单时紧縮的眉头:记得他们晚自习时被我问了一整晚的问题依然耐心不减;记得他们在我考出不错成绩时露出的肯定我的笑。
还记得早上第一节课满教室的卤面或豆花味;记得晚自习结束后大家放肆的嬉笑打闹;记得吃完晚饭后几个人在后门附近一带慢慢散步回学校;记得髙考前我们写在黑板上的心愿与祝福。
曾经以为那样平淡的生活会就这样一直继续下去,似乎永远也过不完,但蓦然才发现转眼间,三年就这么过去了。而我宁愿相信那些美好的日子都永恒地存在了平行时空中,永不会褪色。
如今的我在北大已过了将近三个学期。大学生活与安逸的一中生活有太多不同,动荡复杂的环境让我远离了高中时那种踏实单纯的生活状态。髙中时多么渴望未来能走出小城、去看更远的地平线;而现在借助北大的资源和平台,我确实见识了很多新鲜事物,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去了很多国家,为了未来不断忙碌着。从一中出发,我看到了更广袤的世界,只是心底最深处还是如此地想念那座闽南小城,和小城里那座躺在芝山脚下、给了我强烈归属感的属于我的学校。
我怀念一中,怀念那座美丽校园里的玉兰花和龙眼树,怀念那一个个给予了我无数帮助的老师,怀念在那些岁月里一起没心没肺笑的朋友,怀念那些有目标有计划不断前进的日子,更怀念在那里为了梦想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的自己。那里,是我梦起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