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某地负责招商的朋友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当前个别地方在招商工作中存在一些怪相:大大小小的招商活动不少,真正签约的项目其实寥寥。在一些签约现场,政企双方大笔一挥,双手紧紧相握,媒体的报道将招商的成就放大,一场政府部门“导演”、企业老板“串演”的招商秀完美收官。
签约仪式为何要如此刻意地大张旗鼓?原因是当地政府部门看准了,想把招商政绩搞上去,拼凑光鲜亮丽的数据是一条捷径。一些企业主敢怨不敢言,即便赔上时间、搭上精力,也得“欣然”配合。一个项目可以重复签约,有的甚至还要去临近地方“串场”。招商业绩在这些轰轰烈烈的秀场中飘红,地方形象在人们惊叹的眼光中提升,领导干部就这样在注水政绩的粉饰下得以晋升。
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招商、运用产业基础优势引商、依靠优质高效服务亲商等真材实料来赢得商家的青睐,这些才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硬招数。而在个别地方,意向书直接被当作合同书统计、小项目被包装成大项目推出,重复签约更是司空见惯。招商业绩泡沫暴露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头脑中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思维。长此以往,招商会让企业在徒劳的疲于奔忙中“内伤”,招商洼地揠苗助长成招商高地,看似一片繁荣的工业园区,却陷入企业留不住、商家避之不及的境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无从谈起。
面子要靠丰满的里子才能撑得起、摆得住、立得久。招商业绩的面子,要用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和企业蓬勃发展的里子来支撑。红火的招商场景会凸显一时的繁荣,但终究不是招商引商的治本之策。靠企业表演的签约,只能维持一时虚火,当虚火褪去,剩下的只是形式主义的空架子。这般光有哗众取宠之心,却无实事求是之意的招商工作不如不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反“四风”持续到今天,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意识增强了,实干苦干巧干的劲头更足了,而注水招商、形式招商何以仍有生存空间?根源在于有的干部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还没改,本末倒置的工作方式仍没变。
形式主义害死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根治“四风”,铲除招商中的形式主义,还要在思想上戒空戒松、在行动上从严以终。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党群工作部杨小杰)